目前分類:親子教育 (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A Mardsan Giberter.png

為人父母、師長的,都期待孩子能夠養成閱讀的習慣。同時,為人父母與師長的,也都自身有閱讀的經驗,那你就該知道,閱讀絕非表面上看來的那回事。閱讀是一個深度隱密的心理歷程,同樣是端坐在書桌前,同樣是瀏覽或者逐字地追逐紙上的文字,閱讀的成效卻有極大的不同。有些人讀來輕鬆得意,可以完全掌握文章的要義;有些人全然不知所云,抓不到重點、回答不了問題而搞到要放棄該門科目的學習。其間的關鍵因素,就在於閱讀的能力。

文章標籤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icago28.jpg

用我們實際的生活故事,往往可以與孩子在學習上可以有很不經意卻非常有影響力的效果。讓我來說說我學習英文的幾則故事。

文章標籤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219590_10208619888763454_1812840875987966237_n.jpg 

亮點與代蒙

文章標籤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x-sick-child-rex.jpg 


文章標籤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48948-22  

親愛的媽咪,為什麼有些孩子的表現很優異,大多數的表現平庸,而有些則甚至是有適應上的問題而無所表現?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omen-and-children-2011-9-7-9-10-30   

偏向於內在的情感、價值好惡與感受,是內傾情感型的主要特徵。他們依據內在主觀的感受,來決定事物的本質,而不是讓外在的流俗或標準來影響他們對於事物的評價。外傾情感型的人會依據外在的標準來喜好與評價一個事物,內傾情感型的人則是嚴峻地拒絕,而只受其主觀的意象來決定。所以,內在傾感型的人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喜愛與在意的事物,且明瞭自己的價值判斷。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62820524   

情感的功能是理性的,情感是一種價值的判斷,以好惡為主觀的現象,而以喜不喜歡為外在的表達。比方說我們都會認為健康是好的,喜歡健康的事物。思考型的人物會去推論何謂健康的生活,如何獲致健康;情感型的人則是會對健康與不健康的事物有強烈的價值分別。他們也會思考健康,但是情感上的好惡立場與表達比思考來得重要。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lueangel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pock-old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m_and_child_7970538  

您是位左腦媽咪,還是位右腦媽咪?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Stock_000012412496Small  

根據西方心理學裡的MBTI性格類型理論,人的個性可以在1.內向—外向;2.感官—直覺;3.思考—感覺;與4.決斷—覺知等四個向度上找出四個特徵,並進而分類成為16種性格類型。有關性格類性的問題,我們將在日後一一為大家做解釋與說明,各位可以期待理解自己的性格型態。在說明你我的性格類型是什麼之前,得先解釋為何要在親職教養的任務上討論性格類性的問題。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gstock-girl-cooking-27199454-copy-2  

「孩子,你可以面對這個挑戰!也想想我們可以怎樣一起面對這個任務?」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log-my-girl-1  

對孩子的同理心別弄錯了先後秩序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b3b6232d9af6250927c7fc52a356fcb  

同理就是願意相信在偏誤的行為背後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irl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ater-girl-child-flower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互為主體性是現象學哲學裡的一個重要的概念,也是在當代心理學中同理心理念的由來。互為主體與同理的概念也因此在親職教養上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當父母的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就是當孩子面對一個相對陌生的經驗,例如摔壞了一個杯子時,她/他會注視著父母親的表情與反應,來決定她/他後續會有的行為表現。這便是一個父母的主體性進到孩子心靈世界的時刻。如果您的反應是驚慌失措,孩子接下來的反應便會是放聲大哭;如果您的反應是老成自在,孩子就跟著以輕鬆的姿態面對,也因此在人生中少了一條陰影。

舉例來說,我的孩子於國小二年級的時候在安親班與一位五年級的孩子打架,原因是那位大孩子經常欺負其它年幼的孩子。這便是一個親子之間互為主體的時刻。簡單的說,我們要能夠透過孩子的眼光,去接納與關懷孩子的生活經驗。他為了一位弱小的朋友,而起身反抗一位身材年紀都更為高大的孩童,他的經驗必然是充滿了情緒上的驚慌與恐懼,以及由於缺乏線索去認知這樣一個事件而引發的焦慮。而您為人父母的主觀經驗是擔憂害怕與自責,同時又肯定孩子有正義感與勇氣的天性。孩子除了迫切地需要您的情緒關懷之外,更需要透過您的眼光與引導,去為他的經驗作出一個詮釋。而這一切正意味著孩子需求您的帶領,來認識與形塑他的人生。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b095941db742  

    這不是一篇有關寵物的短文,可是卻得從寵物談起。最近網路上流傳著一則警語,語帶諷刺地譏笑所謂的都市人:「親密地喊著自己的狗狗寶貝兒子,然後當面地辱罵自己的親生孩子禽獸不如』」,這不禁地讓我聯想起一部日本電影「與狗狗的十個約定」。是的,我們作為寵物主人,與貓狗之間有著親密的關係和約定。但是,作為我們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我們是不是也同樣地親密,有意願與行動做出愛的約定。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nandmother  

    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認為作為父母親千萬要有自信,沒有自信的,是最糟糕的父母親。父母親自在與自信的表現,自然會引導孩童發展出活潑開朗與正向積極的性格特質。幼兒長期感受到父母親的缺乏自信,就容易導致孩子衍生出時時焦慮恐懼與悲觀退縮的個性。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raemon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