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ttachment  

一歲大的嬰孩就可以接受一生中的第一個性格測驗,測到的其實是父母的教養方式。早在70年代末期,歐美的心理學家便發展出一套對於一歲大嬰孩的觀察方法,並藉以推論出一名嬰孩的基本性格型態,孩子可以被分別為安全感、拒斥感與矛盾糾結感等三種類型。後續在90年代也發展出Q分類的測量方式,讓父母或觀察者以九十張描述行為反應的卡片,來測量出孩童的基本性格型態。

安全感、拒斥感與矛盾糾結感等三種類型分類,基本上反映出主要照顧者提供給予幼童的人際情緒感受,也形成孩子在一生中對於人際關係感受與預期的基調。基本上提供大量安全感的父母會養育出安全型的孩童;態度上拒斥、疏離的父母則會引導出逃避拒斥人際關係的孩子;若是父母親本身情緒反應混亂不一、誇張過度的,則孩子終其一生之中,就會有對人際關係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矛盾糾結心態。

   後續大量的研究指出,有充份安全感的孩子是陽光、友善而眾向的;拒斥感受強烈的孩子則通常是選擇遠離人群,獨自浸淫在喜愛的工作與事務上。有穩定情緒感受的孩子—不論是安全感與拒斥感,在各種學業與人際表現上的差異不大,有穩定的個人基調,日後就能順應發展出適合的人際策略與人生目標。你別認為拒斥型的孩子不好,世界各地最高深的研究學府內,往往被這些遠離人群但立定志向的人所盤據。

   歷來累積的研究結果顯示,問題最大最多的是矛盾糾結型的孩子,他們往往陷入在人際情緒的糾纏之中,在人際關係中患得患失,扭扭捏捏地顯露他們渴望感情,處於對於關係的獲得過度期待、沒有信心,且悲觀預期的混亂狀態。研究的結果呈現出這類矛盾糾結型的孩子,不論是在其童年或日後長大成人,經常有較差的學業成績與較多的人際關係衝突,甚至是較一般人更容易感冒生病,或許是因為長期處情緒張力與衝突導致較差的免疫功能吧。

父母親是孩子生命格局中最重大的一個元素,在孩子極為年幼的階段,父母親給孩子的反應方式,便決定了孩子一生對於他人、人群的基本信念與反應,而引導孩子走向健全或不健全的人生方向。父母的情緒穩定性與孩子的情緒穩定性彼此之間,存在著高度的相關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