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界限  

界限感在心理學裡作為一個隱喻,具有相當的效用。有些人的界限太過於明確廣大,而將眾人隔絕於自己的心靈世界之外。有些人不能知覺他人的界線,而常有「侵犯」他人的行為表現。有些人則是因為不能劃定自己的界限,經常任由他人的需索要求所主宰,而處於近乎受虐的狀態。反過來講,當一個人有好的界限感,則更能夠有效率的與他人互動,尊重他人的界限,且知道如何有效而無傷地跨越界限來建立更親密信任的關係,而能夠擁有更為幸福與成功的人生。

   父母親是協助孩子建立界限感的主要人物。父母親的主要任務是修正自己的界限感,幫助孩子建立界限感,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跨越界限來營造更親密而信任的關係。

一、   父母修正自己的界限感

很遺憾也很真確的是許多成年人的界限感受是很不良的。有些成年人缺乏明確的界限感,往往不能對別人的要求說不,而任人予取予求。沒有明確界限感的人,更常會主動地對團體提供過度的奉獻與無謂的犧牲。原因是因為個人將自己的身分認同建立在團體的認同上。父母親為了孩子做過度的犧牲也是相同的道理,這些父母親沒有界限地與孩子認同在一起,把自己的責任推諉給孩子。

有些成年人則是經常性地侵犯別人的界限,他們自以為是、先入為主­、不懂得尊重,而任意的需索、要求與號令他人。這樣的人當上父母,往往也會以相同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孩子,認為孩子隨時隨地與全心全意的配合自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幸運的是,願意幫助孩子在界限感上一起成長的父母,是成年人學習自我修正的一個有效的途徑。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站起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父母親如何幫助孩子與自己設定界限。

 

二、   協助孩子(與自己)設定界限

父母親可以藉由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權,形成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的界限概念。當需要取用、借用孩子的東西時,千萬不可以你的就是我的的粗率態度要求孩子立刻出讓他的物品;而是要以輕聲商量的積極態度來進行。父母尊重孩子的界限,孩子自然學會尊重父母與他人的界限。其它如孩子的食物、身體、時間、空間與功課等的事務也都可以是如此,當父母親要介入占用他的空間或者是耽誤他做功課、遊戲的時間時,也最好用商量的態度,來讓孩子能夠擁有自己的自主性與界限感,孩子便更能夠懂得尊重別人的自主性與界限感。

三、   幫助孩子學習跨越界限來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界限的建立與存在不在於隔絕人我,而是在於先有完好的個體,方能建構更為親密而具效能的人際關係。換言之,能夠互信地進出彼此的界限,正是兩個人之間具備高度默契與信任的表現。建議可以經常進行信任性的交換活動,引導孩子練習如何與別人的協商界限,來建立更具信任感的人際關係。例如:

  1. 主動地徵求與孩子交換勞役:你現在做功課很忙,要不要我幫你;等等我做家事會很忙,再請你來幫幫我?
  2. 主動地給予時間、空間:「要不要給你一點時間去想想你自己的事情;等下回你也讓出時間、空間來讓媽媽獨處一下
  3. 主動地要求交換食物:「可不可以用我的兩口巧克力冰淇淋與你交換兩口香草口味冰淇淋,媽媽今天也很想吃點香草冰淇淋

在諸如此類的交換互動中,父母親要能夠接受孩子說:「不」的反應,則才是真正地藉由了尊重商量的態度,讓孩子覺察到自己的界限;父母在沒有侵犯孩子界限的情況下,也表達了自己的界限或者是需求,讓孩子能夠覺察與尊重他人的存在。教養出來的孩子不會一味地拒人於千里之外、拒斥人際關係,也不會一味地討好他人、委曲求全;而是能夠懂得在尊重的原則下,擁有陽光與正向的人際態度,知道如何與他人協商和交換。如此一來,則孩子日後必定能夠更容易地建立親密與有效的人際關係,奠定人生幸福成功的堅實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