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麗心靈  

    電影「美麗心靈」(Beautiful Mind)描寫的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hn Nash對抗精神疾病的精采故事。他日前因車禍而喪命,夫妻共赴黃泉。在醫學的診斷上John Nash應該是罹患精神分裂症吧。在電影中,他身旁有三位持續存在的「幻象人物」--一位小女孩、一位同窗好友以及一位調查局的幹員。電影的高潮是當他用他的理性,去區辨並且質問那個小女孩為什麼一直「她」沒有長大,為何多年來始終是同樣的歲數與模樣,John Nash學會了分辨所謂的正常人的真實與虛幻,並且向那位女孩告別。一位較一般人擁有更高度理性的數學家,終於用他的理性戰勝了病魔,普林斯頓大學的數學教授重新回到教室、站上了講台。美麗的心靈有了美麗的結局。

     我先前在大學教書時曾經陪伴過一個孩子,他也有三個「幻象」持續的陪伴著他。他的腦子裡有一個特定的聲音持續與他說話,他感覺到背後始終跟著一個人,然後在肩上漂浮著一個黃影。這三個客體整得他很慘,日子極度地難受,還自殺進出急診室。他選修了我心理學課程,大熱天穿著長袖衣衫,手腕處包著紗布,試圖遮掩掉他自傷的傷痕。下課後他不需要約時間,就會進到我的研究室,讓我用很相信的態度聽他講他那三位朋友的情形,他還畫出了圖像,讓我知道他們的模樣。

     有一回,我有點調皮蓄意的問說,是幻聽、妄想吧,我試圖挑戰他說那些都不是真實的東西。那個孩子氣得半死,簡直就是氣到要瘋掉,認為我要是那種態度的話,應該早就要向他表達,別浪費他的時間。我立刻道歉息事寧人。他能真確感覺得到的,自然就是最真實的東西,或許他最受不了的是他人充滿懷疑的異樣眼光。

    實際上我也沒做什麼特別的事情,除了一再地好奇那三位各別究竟是什麼之外,就只是聽他說、聽他說、聽他說。一段時間之後他也開始告訴我一些「生病」以外的事情,比方說他對未來的打算。

後來我在離開那所學校之前,還特別與他道別,再一次地問問他們四位相處的情形。他回答說,他們相處得還可以,最重要的是他們三位比較不吵,也對他友善很多,已經很少吵著要他去撞牆,或者是拿出美工刀來割自己。那很可能是我們之間最後的一次對話。我始終不知道,他的精神疾病診斷是什麼?或許那很重要,也或許未必,那真得不是我的專業。只希望心理學的養成,讓我在過程中做對了些什麼?或者說是少做錯了些什麼,更可能的是我做錯的比對的地方還要多很多。我想他心知肚明而且忍耐著我的裝模作樣,或許為了需求我的陪伴,那是個他願意付出的代價。

與普林斯頓的數學教授與諾貝爾獎得主相比,那個孩子不算是具有什麼高度的理性,但我確定的是,他對生命有一份理解、通融與接納,與John Nash教授同樣地,他具有一顆美麗的心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