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Jung and Phenomenology  

期待這會是個好的開始。

把存有學、現象學、榮格的心理學說,聯繫在一起,讓胡賽爾、海德格加上榮格三位學者同台亮相,好個三位一體?

毫無疑問地,榮格是位關心主觀經驗與經驗本質的心理學家。

問題是榮格是否也是位現象學者?榮格在醉心於主觀經驗之餘,是否也採行了所謂的現象學嚴格方法?

我們能否邀請榮格進入詮釋現象學的名人堂?榮格的心理學說能否增益存有現象學的研究內涵,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存有之為存有?

榮格學理與現象學之間的關係,是如何的密切?用現象學來重讀榮格的學說有何必要性可言?

然而榮格在寫作與用詞的態度上似乎更關心他的科學同儕們能否接受,而在方法上往科學實證主義那一邊靠攏。

在榮格的內在主觀經驗與外在學理言說之間,似乎存在著一股張力,此一張力反映出詮釋現象學的知識論根基。

對於這個現象,榮格似乎是心知肚明、迫於無奈而偶有碎念絮語。

他明瞭從主觀經驗到知識命題之間的跳躍,也指出探險家常是要到了後來,才知道自己發現的是什麼?

這本書的內文有170頁,十分艱深的概念,相當困難不易親近的英文。

大約用65天的時間,來大致瀏覽一遍,然後寫些心得隨筆。

暫時無能也無暇翻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張利中 的頭像
    張利中

    張利中的部落格

    張利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